歡迎瀏覽CCLE教育后勤展覽會官方網站
CCLE第九屆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倒計時:0 天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體育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并將全民健身融入了社會發(fā)展。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人民的體質與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且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但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下降問題卻日益凸顯,令人擔憂。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來探討青少年體育發(fā)展所遇到的困境已是迫在眉睫。
全民健身大背景概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作出了這一強調,體現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意義。在當代社會,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缺一不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的體質健康狀況,尤其近年來,國務院先后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來實現全民健身的國家戰(zhàn)略。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全民健身計劃中都提到的重點人群是——青少年。
青少年指滿13周歲但不滿20周歲的(從生理、心智的發(fā)展角度上講),也就是少年與青年相重合的階段,處于兒童時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實際上,青少年指13歲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滿14歲不滿18歲)這段期間的人多為初中和高中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生的轉變期,是社會上令人重視的一個群體。國務院在1995年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要發(fā)動全社會關心他們的體質和健康。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繼續(xù)搞好升學考試體育的試點,不斷總結完善,逐步推開。盲校、聾校、培智學校要重視開展學生的體育活動。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切實解決學校體育師資、經費、場地設施等問題。”2016年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提到:“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yǎng)和養(yǎng)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保證學生在校的體育場地和鍛煉時間,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全面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積極發(fā)揮‘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等青少年體育品牌活動的示范引領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鍛煉興趣,形成終身體育健身的良好習慣”。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青少年體育的格外關心和高度重視,同時也反映出了青少年體育出現了許多問題。
青少年體育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資金短缺、投入不足,體育健身器材、基礎設施不健全,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許多高校的體育基礎設施都未達到教育部頒布的《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要求,體育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數量方面來說,根據《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中的規(guī)定,初中階段生均占有0.0032名體育教師,高中級中職階段生均占有0.0025名體育教師。但據相關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初中生均占有0.0028名體育教師,高中生均占有0.0028名體育教師,中等職業(yè)學校生均占有0.001名體育教師。由此可見,學校存在一定的師資不足的問題。教學質量方面來說,偏實踐而輕理論,這種錯誤的理念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導致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只需要實踐操作而不需要理論指導,也導致了體育理論發(fā)展落后,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此外,體育課程嚴重不足,甚至被擠占。
再者,體育運動項目單一。從當前的主要運動項目來看,還是以傳統的籃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為主,有條件的配有游泳、網球、武術等為輔。這些項目雖然沒有過時,但不免有些單調,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傳統的項目已經滿足不了學生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還有就是青少年缺乏鍛煉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周圍的學校、公園、體育館等等之類的體育健身場所常見的人群不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而是老態(tài)龍鐘的大爺大媽們。不能說是本末倒置,但總是難免讓人欷歔。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青少年的網癮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對于一部分青少年來說,相比戶外運動來說更喜歡宅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另外就是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使其沒有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
最后,沒有進行科學健身,安全措施不當甚至缺失,運動風險評估體系不健全。現在缺乏體質測定的標準,青少年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長期的健身鍛煉計劃。導致許多學生怕鍛煉,不敢運動,對許多體育項目望而卻步。
青少年體育發(fā)展的相關建議
為了遏制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的趨勢,破解青少年體育的困境,我們需要結合當前社會全民健身的大背景,整體的、系統的分析青少年體育存在的問題,通過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綜合手段去合力解決。
首先,通過加大經濟投入力度,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因地因時合理投資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定期維修和更新學校體育器材。其次,增加學校體育教師數量,加強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在體育授課過程中,將理論課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講解,讓學生形成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理念。另外,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權威的體育知識體系。
再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運動項目。嘗試納入和推廣一些新興的體育項目,如跆拳道、瑜伽、拉丁舞等等。要保障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的質與量。通過教學改革,增加體育課程的考試,相應減少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負擔,雙向驅動來保障學生的體育課的質與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最后,通過各類渠道強調健身的重要性,呼吁青少年積極加入全民健身的隊伍。盡快實施體質測定制度,制定相關體質測定標準,定期公布全民的體質狀況。實行“體醫(yī)結合”,將運動與體育有機結合起來,用運動的方式代替醫(yī)療,使身體機能恢復,主要使亞健康人群能夠迅速地回歸健康,達到預防與治療并重的效果。
青少年體育的未來展望
增強青少年體質,唯有通過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五位一體”協同促進。政府方面,完善相關政策并保障其執(zhí)行力度;社會方面,加強宣傳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重視青少年體育的輿論環(huán)境;學校方面,發(fā)揮學校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渠道作用,增加體育鍛煉對智力的積極影響作用的研究工作,繼續(xù)推行升學加試體育的制度,拓展學校體育的職責與功能,協助控制青少年體重;家庭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最好家長自身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對孩子進行耳濡目染的熏陶,為孩子樹立榜樣,還要配合學校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個人方面,青少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和長遠目標,身體素質與文化素質并重,樹立體育生活化的觀念。形成人人愛參與、人人勤鍛煉的運動氛圍。
貫徹“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體育的根本宗旨,我們任重而道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先輩的諄諄教誨,足見發(fā)展青少年體育關系到我國建設體育強國和綜合國力提升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